当前位置: 循环首页>在线期刊>争鸣焦点
  • 卵圆孔未闭与不明原因的脑卒中:封堵治疗有必要吗?

    经皮PFO封堵代表了一个有价值的治疗手段,特别对于高危患者,因为封堵术针对矛盾栓塞的病因,消除了右向左分流的通道,避免了长期的药物治疗。但封堵治疗的疗效评定需要更大规模的前瞻性的随机临床实验来进一步明确。

    作者:王广义|候海军|周志彬 有28665人浏览 发布于:2009-01-12

  • 他汀类药物对房颤有预防作用吗?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房颤患者的病死率是无房颤者的两倍。房颤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神经内分泌、炎症因素、急慢性血液动力学改变、代谢等多种因素都导致心房的组织学及电重构,从而促使房颤的发生及延续。一切引起房颤的病因应在房颤发生之前予以去除才能真正做到预防房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关注于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及其抗心律失常作用,这类药物能否有效预防房颤的发生呢? 他汀类药物对房颤有预防作用吗?

    作者:窦丽阳严晓伟 有32075人浏览 发布于:2008-12-19

  • 无症状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是否应行AVR治疗?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的老龄化,主动脉瓣硬化、钙化与狭窄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年龄大于65岁的人群中,1/4的患者伴有主动脉瓣硬化,而约1/6的主动脉瓣硬化将发展成为AS,≥75岁的北美人群中,AS的发病率大于4%。且一半的轻中度AS患者将会发展为具有血液动力学异常的严重AS。 有心绞痛、呼吸困难和晕厥等症状的AS患者易于发生意外心脏事件, AVR是公认的最有效治疗方式,可明显改善有症状患者的长期预后。但是,1/3以上的严重AS患者无临床症状,对于无症状的严重AS患者,目前尚缺乏可靠的风险评估措施,合理的AVR适应证及手术时机争议也还比较大。

    作者:姚建民 有28651人浏览 发布于:2008-11-28

  • 抗贫血治疗能使CHF患者获益吗?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倍受关注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尽管CHF的治疗已取得重大进展,长期规范化的药物治疗使心力衰竭年病死率下降8%;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但CHF的病死率仍然较高,临床治疗远期效果仍难以令人满意。长期以来,CHF与贫血之间的关系一直被忽视,而二者在发病机理上互为因果关系,影响疾病的病理生理进程,增加了治疗的难度,直到最近才逐渐引起人们关注,成为研究的热点。

    作者:金波施海明 有32903人浏览 发布于:2008-10-15

  • 一种古老而又陌生、常用而又存疑的药物——论硝酸酯类药物长...

    酯类药物用于临床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历史久远且仍在被广泛应用。但是,目前对于长期应用硝酸酯类药物的耐药性问题仍无很好的解决办法,其长期治疗对患者远期存活率的影响仍令人困惑。硝酸酯类药物长期应用是否安全有效?能够改善预后还是仅仅缓解症状?其耐药现象我们能否有效应对?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36995人浏览 发布于:2008-09-09

  • 窦性心律是否应作为持续性房颤消融终点

    目前对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治疗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并无明确统一的消融终点。有以线性消融肺静脉前庭达到肺静脉电传导阻滞,即肺静脉电隔离(PVI)为终点;有以线性消融肺静脉前庭和左房顶部、底部以及峡部形成“低电压区线”(解剖隔离)为终点;也有以心房碎裂电位消失为终点;还有以消融过程中不通过抗心律失常药或电复律而自行恢复窦律为终点....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39244人浏览 发布于:2008-08-12

  • GIK治疗能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获益吗?

    GIK是最早用于缺血心肌保护的药物之一,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大规模临床研究数据的出现,GIK成为AMI治疗领域中最有争议的治疗方案之一。尽管相关的临床研究结论多样,但人们对GIK治疗急性心梗的浓厚兴趣依然,大量的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研究结果证实了GIK具有显著的心肌保护作用,在特定人群进行的一些临床研究得到阳性结果。

    作者:何奔柴大军 有31536人浏览 发布于:2008-07-21

  • 识别和治疗易损斑块是否能够减少心血管事件?

    传统观念认为,冠状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是决定病情轻重的主要因素,但研究发现70%的冠心病患者主要死于易损斑块破裂及继发的血栓形成与心肌坏死,而病变往往是临床上无先兆症状的轻、中度狭窄病变。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26442人浏览 发布于:2008-06-13

  • 是否所有的冠心病高危患者均需用MSCTA筛选?

    冠心病和肿瘤、脑血管疾病并称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目前,冠心病的发病率以每年20%的速度在增长,且逐年呈年轻化趋势。相当一部分冠心病患者发病前毫无征兆,平素也无特异性症状,首发表现即为猝死,据估计在中国每年有50余万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其主要病因系冠心病,而其中又以中青年居多,对社会和家庭都带来巨大损失。而在美国,尽管冠心病死亡率正逐年下降,但心源性猝死的死亡率却没有变化。因此筛选冠心病患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对于患有多个危险因素或罹患冠心病等危征的冠心病高危无症状人群进行冠心病筛选使之尽早得到恰当治疗可有效防止心源性猝死或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发生。

    作者:方唯一曲新凯关绍峰 有29255人浏览 发布于:2008-05-04

  • 降低心血管危险,调脂策略需要转变?

    大量研究数据显示,降低LDL_C治疗能够减少心血管事件相对危险25%左右。ATP III等指南建议进一步降低LDL-C目标值。尽管指南的治疗建议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得到推广应用,冠心病事件发生率仍然居高不下。目前的调脂措施能够有效阻止冠心病的流行吗?为了进一步降低心血管危险,调脂策略是否需要有所转变?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25668人浏览 发布于:2008-04-0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5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