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徐安定教授:AIS静脉溶栓率待提高,未来这些研究值得期待!丨CSA&TISC专访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22/8/11 17:43:33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8月5日~7日,中国卒中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2022(CSA&TISC 2022)以线下+线上的形式召开。会上,本刊就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相关热点问题特邀采访中国卒中学会副会长、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徐安定教授。

编者按
 
8月5日~7日,中国卒中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2022(CSA&TISC 2022)以线下+线上的形式召开。会上,本刊就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相关热点问题特邀采访中国卒中学会副会长、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徐安定教授。
 
 
《国际循环》
急性缺血性卒中方面有哪些最新进展?
 
徐安定教授:2022年欧洲卒中组织大会(ESOC)和美国的国际卒中大会(ISC)是国际两大卒中年会之一,在年会中发表的一些大型重磅临床研究结果,对于我们的临床实践或进一步的临床研究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替耐普酶(TNK-tPA)作为AIS新一代溶栓药物,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教授及其团队开展了国产替奈普酶II期临床试验(TRACE研究)。TRACE研究显示出国产替奈普酶良好的安全性和初步有效性。TRACE Ⅱ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开放性、终点盲法、非劣效的Ⅲ期临床研究,评价rhTNK-tPA 0.25 mg/kg对比标准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rt-PA,0.9 mg/kg)治疗AIS(发病<4.5 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目前研究已经完成,期待TRACE Ⅱ正式发表的研究结果。
 
同时上海华山医院董强教授团队也发起了应用国产替奈普酶扩大溶栓时间窗的研究,观察发病时间4.5-24小时内,通过影像学筛查符合条件的患者应用替奈普酶 0.25 mg/kg是否安全有效。阶段性结果显示安全性良好,期待最终结果能为我们带来好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ESOC期间公布的 AcT研究,结果同步发表于《柳叶刀》。这是一项Ⅲ期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符合条件的患者按1:1被随机分配至静脉注射替奈普酶组(0.25 mg/kg,最大25 mg)或阿替普酶组(0.9 mg/kg ,最大剂量90 mg)。主要结局是治疗后90-120天mRS评分为0-1分的比例。研究取得阳性结果:在AIS发作4.5小时内,采用替奈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不劣于阿替普酶。
 
通过 AcT 研究可以发现替奈普酶的疗效和安全性不亚于经典的 rt-PA,虽然目前还没有显示优效性结果。此外,既往相关的桥接研究中,已看到替奈普酶桥接可能有更优的趋势,提示至少在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中,替奈普酶是值得进一步关注的一个药物。也让我们拭目以待中国两项相关的临床研究结果的正式发表,如果获得阳性结果,预计将成为改变指南的新证据。
 
《国际循环》
静脉溶栓是重要的AIS再灌注治疗策略,请问我国AIS患者接受静脉溶栓的情况如何?阻碍AIS静脉溶栓的因素又有哪些?
 
徐安定教授:早期血管再通是降低缺血性卒中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其中在发病时间窗内的静脉溶栓治疗是基石。但实际上,中国的一、二线城市和县市级医院开展静脉溶栓的水平参差不齐,从整个国家层面来看,静脉溶栓情况差强人意。随着卒中中心建设的推进,状况已得到明显改善,但要比肩欧美国家或达到国内大中心的水平还有差距。卒中的主战场在基层,未来我们要把好的技术、经验进一步推广到基层,让它们更好的发挥作用,为更多病人带来获益。
 
ESOC期间也公布了一项有意思的研究,判断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我们做静脉溶栓。结果显示,影响静脉溶栓开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就诊时间的延误、卒中单元不完善以及接诊医生无法获得流程化的指南。研究发现,影响因素更多还是来自于我们医务人员本身,而不是来自于患者本身。所以对医生专业知识的教育和普及,以及加强卒中组织化管理,依然是提高静脉溶栓非常重要的环节。
 
国家卫生健康委2021和2022年连续两年公布的国家医疗质量安全十大改进目标中,目标二均为“提高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率”。提升诊疗AIS质量,改善患者结局,我们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进一步提高我国AIS静脉溶栓率,推动静脉溶栓规范化。
 
《国际循环》
现阶段我国不同医疗机构和地区之间,包括静脉溶栓在内的AIS再灌注治疗率仍存在较大差距,请问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高AIS再灌注治疗率?
 
徐安定教授:提高静脉溶栓率光靠医生的个人力量是不够的,需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有效衔接院前急救系统和院内系统。
 
我国静脉溶栓率低,主要原因是很多人不认脑卒中症状。我们要尽一切可能向民众科普如何早期识别卒中,通过媒体推广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让所有人都了解“什么情况下我可能发生了急性脑梗死,此时我应该去接受静脉溶栓”,缩短院前延误。
 
作为医疗机构则应该做到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其中实现多学科联动非常重要。患者入院后,通过组织化管理,多学科联动,上至神经内科、急诊科、检验科、影像科,下至收费员,团队联动减少院内延误。把每一个环节做好之后,我们才能真正提高静脉溶栓医疗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残疾发生,降低溶栓后出血风险。
 
专家简介
 
 
徐定安
 
博士,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院长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主任
 
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
 
中国卒中学会副会长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兼脑血管病学组副组长
 
广东省卒中学会会长
 
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
 
《Stroke & Vascular Neurology》副主编
 

版面编辑:张雪  责任编辑:刘超颖



AIS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